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» 儿童行为引导

特色医疗

儿童看牙不再难,行为引导让儿童喜欢,家长放心!

在常规牙科治疗中,因为孩子好动又怕疼,不可能老老实实坐在椅子上张开嘴配合医生,普遍做法,就是将孩子捆在“小夹板”上强行诊治。这样做不仅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,更影响复诊时孩子的配合情况。但是如果放弃治疗,家长们又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健康。其实对治疗有恐惧的孩子时,可以通过儿童行为引导的方式缓解儿童的紧张与恐惧,让其较好地配合医务人员,顺利完成口腔检查与治疗。
许多口腔科专家认为:儿童牙科发展到今天存在的难点并不在技术层面,而在于配合问题;身为医者,药物控制和约束治疗均建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慎重使用;多数孩子完全能够通过行为诱导的方式实现配合。
4c46c15f474b83925c043e1c4e2630a1
QQ截图2017091615451701.  儿童牙科诊疗的诱导方法 
心理学研究发现,小朋友会对未知的世界感到不安。而牙科医院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未知的世界。设想一下,假如你去到一个未知的国度。那里十分荒芜,人们都用紧张的表情盯着你看,而且他们说的语言你都听不懂。甚至还有的人要带你去一个你都不知道的地方。你想逃离这个国度,却被人们压上台。这时的你也一定会陷入恐慌,并且大声求助,还可能横冲直撞。
我们转换一下视角,其实那些刚开始来到牙科医院的孩子也是如此,他们由于理解能力还未发育完全,对他们来说,来到牙科医院治疗就等同于上述的经历。
再设想一下,还是上面的场景,那群陌生人中有一个微笑着跟你握手,你一定会感到对方的善意,并且很安心。又如果那个人通过肢体语言向你传达内容,就算语言不通,你也会逐渐平复紧张的心情,对于那些感到不安的小朋友们,刚开始就是需要采取以上的应对措施。

02.  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更多的问题
如果小朋友头一次来医院就诊,整个过程一直在哭。那么我们希望他下次来的时候忘记头一次就诊的痛苦经历。但是如果我们还是和头一次一样什么都不去做,那么他下次来就诊的时候依然会哭,并不会有任何改变。对于那些感到不安的小朋友们,刚开始就需要我们在肢体语言上让孩子有亲近感,让孩子紧张的情绪有所改善。
2016-12-8-21
03.  改变儿童之前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医务人员
假设一个哭闹的小朋友到齿科医院来进行治疗。我们无非只有两种应对办法。一是对小朋友进行训练,让其不再对治疗感到恐惧后,自行协助治疗;二是医生或护士自身提高应对小朋友的能力。
但是在这个过程中,小朋友的口腔可能会有龋齿等情况发生。所以在小朋友习惯治疗之前,自我提升是快速的方法,对其它的小朋友也适用。与其等待小朋友的成长,还不如先改变自己。所谓,儿童引导术,就是医护人员首先改变自己与患者的沟通模式,不断提升自己的亲和力,让自己和儿童处于平等的地位,和儿童以做游戏、玩耍、交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,取得儿童的充分信任。

04.  医生和小朋友的关系
医生擅长处理小朋友的关系,小朋友也非常配合,很显然治疗可以非常顺利地进行;如果医生不擅长处理小朋友的关系而且小朋友也不配合,进行治疗非常困难。由于小朋友非常配合,就算医生不擅长处理和小朋友的关系,治疗还是能够进行的;由于医生十分熟悉对小朋友口腔的治疗,即便小朋友不配合,治疗也能够进行。

05  行为引导也有一定的局限性
微信图片_20170916154033行为引导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,而是一套完整的理念和系统。这样的理念和系统会成为未来儿童牙科治疗的核心。理论上,所有的孩子都能从行为引导中受益,而从现实层面,有必要将其适应症进一步具体化,但这却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,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是否能取得效果,需要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,很难用科学的数据和逻辑加以阐述和论证。
行为引导能让大多数孩子自主配合治疗。我们认为,其适应症包括:
1、预防形成牙科恐惧症;
2、对于轻中度牙科畏惧症有治疗作用;
3、对于中重度牙科畏惧症,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,但应多方面评估患者牙科状况、潜在配合程度、家长诉求等因素。
确立行为引导的适应症,并不意味着某些人群不适宜行为引导,事实上,通过行为引导,自闭症儿童也能自主配合牙科治疗。只不过,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;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的牙科状况一定是逐渐恶化。

是不是行为引导效果不好的患者就没有治疗办法了呢?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。在小白象牙科,我们还可以通过舒眠治疗让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。